“单身潮”也是一种灾难

楼主  收藏   举报   帖子创建时间:  2019-07-24 01:34 回复:0 关注量:725
 “单身贵族”是个令人向往的称谓,代表着自由、活力和尊贵,然而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,这个词逐渐被“单身潮”所替代,有统计数字表明,目前北京、上海、广州等各大城市的“单身”数量已分别突破百万。有关专家指出,中国30~50岁的单身人数陡增,使社会内核正悄然发生变化,一方面说明很多人的爱情生活不再以婚姻为基础,另一方面说明在以经济为主导的社会形态下,很多人正在逃离传统的婚姻禁锢。


据考证,此次“单身潮”为中国60年来出现的第四次,但与以往“反对包办”、“知青返城”、“崇尚性自由”等三次情况不同,此次更多表现在了经济方面。有报道称,由于住房、汽车等问题,中国人的结婚成本日益高涨,动辄上百万的婚礼屡见不鲜,许多当事人对此望而生畏。虽有人倡导“量力而行”,怎奈“尚豪奢”已经成了当今社会文化的主流,整个社会的炫富心理造成了“娶不起”,互相比阔的结果是很多人恐惧婚姻的到来。

严格地说,人们把前三个阶段单身人数增加称作“潮”并不恰如其分,因为当时的单身问题只集中在少数特定人群,至少不像今天,主动选择单身生活几乎成了城市青年普遍存在的现象,这也是之所以称之为“潮”的根本原因。由于大量的闪婚、离婚存在,直接冲击着传统的婚姻理念,曾经神圣的婚姻在趋于淡化。而人际关系的改变,首当其冲的是社会结构的变化,随之而来的必将是新一轮调整和竞争。

也许不同的人对“单身潮”现象有不同的理解,但无论从哪个方面切入,都必须尊重一个基本前提,进入这种状态的单身人群,除少数人推崇性自由外,大多数人都是无奈。其实谁都明白,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,白手起家需要十几年乃至几十年的艰辛创业,加上房价等生活必备品价格一路走高,婚姻成本已超出了人们的承受力。有学者刻意把这一现象归纳到感情问题上,称这是一个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象征,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思想开放,言外之意是告诉人们“单身潮”虽然汹涌却不可怕。

但是,既为社会现象就不可能孤立存在,起码应有特定的内因和外因才能形成。以美国为例,经济大萧条时期的青年人迫于生活压力而反叛现实,催生了“垮掉的一代”,他们没有理想和道义感,终极目标就是为了发泄和享受,被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称作“社会灾难”。而随着社会利益分配制度完善,“垮掉的一代”逐渐被“单身贵族”所代替,单身率也开始持续下降。由此可见,把“单身潮”视作单纯的感情问题很偏狭,因为其中折射的是种惶惑心理,与其说是人们对婚姻的恐惧,不如说是对现实的逃避。

长期以来,中国学界有种怪现象,对任何社会问题都有意无意进行正面解读,如果天灾之后说“多难兴邦”无可厚非,连环境污染也能说出很多积极作用,让人觉得可笑又可恨。引申到有人对“单身潮”的解读,不是站在客观立场严肃对待,而是夸大其“好处,甚至有人就此鼓吹“单身经济”,津津乐道于单身现象会拉动时尚品消费。因为有位叫FTMcCarthy学者认为,单身(女性)是生活潮流的引导者,她们对生活品质的过高要求,曾带动了纽约、伦敦、巴黎、东京等大都市的时尚,影响了世界消费文化。

有很多事实表明,当下的中国单身群体不能称作“贵族”,尽管有调查显示,选择单身生活者大多数为都市白领阶层,也应该看到,他们只是不希望高昂的婚姻成本将自己的血汗钱损耗殆尽,更没有多少人为引领时尚而放弃婚姻,面对两难只能择其一。这充分验证了某些学者观点的偏颇,此情此景与中国成为“世界第二奢侈品消费国”之后,有人喜不自禁的心态何其相近?可惜的是,“世界第二奢侈品消费国”名头与大部分人的真实生活不匹配,越是张扬越让人哭笑不得。

处于“单身潮”中的人其实并不清楚,他们选择的生活方式只不过类似和尚、尼姑,区别仅是不修行不节欲而已,因为真正意义上的单身是种公民概念,是思想与言行的高度自由,若非如此就难以称为“单身贵族”。而随着人口流动频繁、社会道德观念不断更新,中国人曾经固守的传统概念的确发生了巨大变化,但这并不意味着单身生活就轻松惬意,据《中国新闻周刊》调查显示,中国底层单身贫困现象极其严重。不仅如此,婚介所、俱乐部经营也十分混乱,很多单身缺少法律意识经常受到各种侵害。

“崇德莫盛乎安身,安身莫大乎有政,有政莫重乎无私,无私莫深乎寡欲”是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名言,他感慨于日益严重的隐士现象,认为人们不循规蹈矩生活,根本原因是缺乏安身立命的保障。当然,如今的“单身潮”与魏晋时期的“遁世热”不能相提并论,当事人的心理感受也不能同日而语,但“明者远见于未萌,智者避危于无形”(司马迁语),不管称之为时代进步,还是喻之为思想开放,“单身潮”既然属于不正常现象,就应正视其正负两面影响,片面解读的后果未必不会是另一种灾难。

 热门招商项目